提案瀏覽 /
114年莿桐部落傳統原民音樂與文化研習班計畫


  • 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
  • 提案編號:114A008
  • 服務對象:兒童
  • 提案單位:富邦證券

0 0 1 4 2 9 投票
※Fb分享可參加抽獎活動
提案目的:
一 文化傳承

 助力阿美族學童深度探究竹鐘與排笛在阿美族文化體系裡的起源、發展脈絡及不同歷史時期的應用場景,讓他們清晰認知到這些傳統樂器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關鍵地位,成為文化傳承的忠實守護者。

 借由此次活動,鼓勵學童在日常生活、部落慶典等場合積極傳播竹鐘與排笛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吸引更多族人關注本民族傳統樂器,營造濃厚的文化傳承氛圍,使阿美族音樂文化得以在部落中持續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二 技能培養

 確保參與活動的阿美族學童在活動結束時,能夠熟練掌握竹鐘與排笛的基礎演奏技法,如竹鐘的敲擊節奏變化、排笛的指法組合與氣息控制,能夠流暢演奏至少 3 - 5 首經典的阿美族傳統曲目。

 提升學童的音樂感知能力,使其能夠敏銳捕捉竹鐘與排笛演奏中節奏、音高、音色的細微變化,培養他們的音樂鑒賞力,為今後深入學習音樂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三 情感塑造目標

 透過對竹鐘與排笛的學習,激發阿美族學童內心深處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與自豪感,讓他們在演奏樂器的過程中,深刻體悟到自己作為阿美族一員所肩負的文化傳承使命,增強民族自信心。

 在共同學習樂器的過程中,促進學童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團隊協作,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與社交能力,同時,在與長輩、老師的學習交流中,增進代際情感連接,傳承阿美族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 。

經費用途:
預計使用項目 預計費用
族語音樂謠唱、傳統技能文化綜合課程-師資費 33600
原住民傳統樂器師資費 44000
原住民傳統舞蹈 35200
小手創造大美味師資費 31200
課程材料費 112500
小手創造大美味戶外課程交通費 5000
小手創造大美味戶外課程 保險費 7500
經費合計 269000
預計效益:
一 文化傳承效益

1. 延續民族音樂脈絡:通過學童對竹鐘與排笛的學習,將阿美族傳統音樂的演奏技藝完整地傳承下去,避免這些珍貴的音樂文化隨著時間流逝而失傳,確保民族音樂脈絡的連貫性與完整性。

2. 豐富文化研究素材:學童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演奏經驗、對樂器文化內涵的理解,以及活動開展過程中記錄的各類資料,都能為後續阿美族文化研究提供豐富且鮮活的一手素材,助力學術界深入探究阿美族文化發展軌跡。

二 教育效益

1. 多元音樂教育推廣:為阿美族學童提供了區別于現代主流音樂教育的獨特學習機會,讓他們接觸到本土民族音樂文化,拓寬音樂視野,豐富音樂知識體系,促進多元音樂教育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推廣與發展。

2. 提升綜合素養:學習竹鐘與排笛的過程,鍛煉了學童的手眼協調能力、節奏感、音樂感知力等多種能力,同時在學習樂器背後文化的過程中,提升了他們的文化理解能力、歷史認知能力,全方位提升綜合素養。

三 社會效益

1. 增強民族凝聚力:當學童深入學習並傳承本民族傳統樂器文化,會在阿美族群體內部形成強烈的文化向心力,促進族人間的文化認同與情感交流,進一步增強民族凝聚力,推動阿美族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2. 促進文化交流融合:阿美族傳統樂器作為獨特的文化符號,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吸引外界關注,為阿美族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搭建起交流的橋樑,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欣賞,推動多元文化在社會層面的交流融合。

四 個人成長效益

1. 建立文化自信:學童在熟練掌握竹鐘與排笛演奏技巧、深入瞭解本民族音樂文化後,內心深處會油然而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從而建立起堅實的文化自信,這種自信將伴隨他們一生,助力其在面對各種挑戰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2. 培養興趣特長:部分學童可能在學習竹鐘與排笛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與天賦,為未來發展個人音樂特長、甚至從事相關藝術領域工作奠定基礎,為個人職業發展開闢新的可能性。


預期5760位關懷對象受惠
社團法人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
立案核準文號:台內團字第1050409218號
提案分類:
團體電話:089-280329
專案聯絡人:馮吉湘/理事長
團體所在地:臺東縣卑南鄉台東縣卑南鄉富山村10鄰富山80號
email:fengchihsiang@gmail.com
官方網站:https://www.cljca-official.org/home.jsp
團體介紹 / 個人理念:
社團法人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全國性社會團體,以針對弱勢團體、弱勢偏鄉學童、身心障礙者、獨居、失依老人,結合社會各階層力量,喚起社會大眾關懷及協助
由於偏鄉資源貧乏、城鄉差距使得東部偏鄉地區社會資源明顯少於其他地區,為了讓孩子們能有個安心學習、快樂成長的第二個避風港,因此本會於105年5月於台東縣卑南鄉富山村成立「莿桐書屋」(以下簡稱書屋),服務照顧弱勢家庭的孩子,免費提供午或晚餐包括寒、暑假,讓學童們可以在書屋寫功課、用餐,並訪視與關懷其他弱勢家庭。
孩子們是原住民族文化發展的希望,文化傳承的工作不能只從社會的青壯年開始,必須在孩子的教育中深根,因此本會致力於提供原住民族語、族語歌謠、原住民樂器、舞蹈的教學課程,透過持續努力以及耕耘,希望書屋的孩子能夠更加認識屬於自己族群的文化,也能找到自己詮釋傳統文化的新視角,並且推動莿桐部落族群文化傳承與創新。
本會以「教育」為前題,並相信孩子們在學習的好,就能改善子們的未來,為能守護部落學童的教育與生活,讓孩子們能快樂長大。因此,本會尋求更多協助,讓部落弱勢學童擁有更多優渥的學習資源、環境與身心靈健康發展的機會。讓孩子們也能有公平受教育和學習的機會,不因弱勢而放棄學習及夢想,在愛與希望中健康成長是本會最重要的目標。
活動名稱:114年莿桐部落傳統原民音樂與文化研習班計畫
活動日期:2025-01-01
活動地點:莿桐書屋
協助公益團體:社團法人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
活動內容:
在臺灣這片被山海溫柔環抱的土地上,阿美族文化宛如一顆歷經歲月雕琢的稀世珍寶,散發著令人沉醉的獨特魅力。其傳統樂器,更是承載著先輩們無盡的智慧、濃烈的情感以及對生活熾熱的愛意,宛如文化長河中熠熠生輝的航標。竹鐘,以其清脆悅耳的聲響,恰似山間跳躍的靈動清泉,在悠悠歲月裡不斷回蕩,輕聲訴說著阿美族部落從古至今的動人故事;排笛,那悠揚婉轉的旋律,仿若林間輕柔拂過的微風,溫柔傳遞著族人對自然深深的敬畏與感恩之情。 如今,在現代文明洶湧浪潮的衝擊下,這些寶貴的傳統樂器正面臨著被遺忘在時光角落的嚴峻危機。但此次,我們的活動迎來了特別的夥伴 —— 非洲鼓。它跨越重洋而來,以其充滿活力與激情的節奏,為我們的音樂學習增添別樣色彩。非洲鼓熱情奔放的風格,與阿美族傳統樂器竹鐘、排笛所蘊含的內斂細膩相互碰撞、融合,將為阿美族學童帶來前所未有的音樂體驗。 為了讓阿美族的文化瑰寶得以代代相傳,讓學童們重新珍視這份珍貴的文化記憶,我們精心籌備了此次以竹鐘、排笛、非洲鼓學習為主的活動。期望通過有系統且全面的教學,引領阿美族學童深度領略本民族樂器的迷人魅力,同時感受來自遠方非洲鼓的獨特風情。在熟練掌握演奏技巧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童們的音樂素養,更能進一步增強他們內心深處的民族文化認同感。願竹鐘、排笛與非洲鼓的美妙音韻,在新一代阿美族人的手中交織共鳴,持續奏響,讓阿美族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不斷發展,綻放出更為絢爛的光彩,傳承不息,為阿美族文化的未來注入源源不斷的鮮活力量 看見孩子與阿美族文化的連結以及他們發自內心開心的笑容是本會努力的最大動力,也是阿美族文化發展最扎實的根基。目前莿桐書屋正積極開設族語班、歌謠與樂器班、以及舞蹈班。以下為各班課程簡介以及課程大綱。參與課程的學生們會在課程結束之後獲得書屋頒發的結業證書,特此證明學生在該方面的能力、專長與技巧。 傳承對於任何一個原住民部落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今為了生計,部落的中間階層的人都在市區工作,卻無暇顧及部落傳承的問題,在部落中也只有老人與學童,形成了斷層任何事情都無法達到傳承的目的,本方案已推行了六年,我們一步一腳印的從基礎的阿美族語開始學習,進一步學習阿美族歌謠、舞蹈、更聘請了台東著名的amis旮亙樂團為師資,教導學童們竹鐘、木琴打擊樂器,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我們從五年前條件與設備很差的狀況下堅持到現在,不斷的學練習、成長、傳承,就是希望能留住這即將失傳的原住民樂器及音樂文化,進而讓「原音重現」於莿桐部落。
成果說明:
本方案成果效益: 一 文化傳承效益 1.延續民族音樂脈絡:通過學童對竹鐘與排笛的學 習,將阿美族傳統音樂的演奏技藝完整地傳承下 去,避免這些珍貴的音樂文化隨著時間流逝而失 傳,確保民族音樂脈絡的連貫性與完整性。 2.豐富文化研究素材:學童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演 奏經驗、對樂器文化內涵的理解,以及活動開展 過程中記錄的各類資料,都能為後續阿美族文化 研究提供豐富且鮮活的一手素材,助力學術界深 入探究阿美族文化發展軌跡。 二 教育效益 1.多元音樂教育推廣:為阿美族學童提供了區別于 現代主流音樂教育的獨特學習機會,讓他們接觸 到本土民族音樂文化,拓寬音樂視野,豐富音樂 知識體系,促進多元音樂教育在少數民族地區的 推廣與發展。 2.提升綜合素養:學習竹鐘與排笛的過程,鍛煉了 學童的手眼協調能力、節奏感、音樂感知力等多 種能力,同時在學習樂器背後文化的過程中,提 升了他們的文化理解能力、歷史認知能力,全方 位提升綜合素養。 四 個人成長效益 1.建立文化自信:學童在熟練掌握竹鐘與排笛演奏 技巧、深入瞭解本民族音樂文化後,內心深處會 油然而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從而建立起堅實 的文化自信,這種自信將伴隨他們一生,助力其 在面對各種挑戰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2.培養興趣特長:部分學童可能在學習竹鐘與排笛 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與天賦, 為未來發展個人音樂特長、甚至從事相關藝術領 域工作奠定基礎,為個人職業發展開闢新的可能 性。 我們已經忘了,究竟是從哪一年開始,書屋的日子裡悄悄盛開了許多音樂與活動的花朵。一場場表演,不只是孩子們的發光時刻,更是我們老師心中溫柔的回音。看著孩子們從怯生到自信,我們也在默默感受,那些努力悄悄發芽的模樣。 ???? 老師陪著孩子奏出夢想的樂章 在師長耐心的引導下,書屋的孩子們走進了一場場音樂的旅程。他們參與比賽與演出,站上舞台,將心裡的故事化為一段段旋律。每一下鼓聲、每一次和音,不只是音樂的展現,更是堅持與勇氣的見證。 ☀️ 汗水澆灌夢想,團隊成就舞台 每場演出的背後,是孩子們用無數練習與努力換來的成果。儘管疲憊,儘管挑戰,他們始終咬牙堅持,彼此鼓勵、互相扶持。在老師的陪伴下,他們學會了協調與合作,讓音符之間產生溫柔的默契。這段歷程,讓他們不只成為音樂的演奏者,也成為夢想的實踐者。 ???? 文化的根,讓旋律更有靈魂 在每次的演出中,我們都讓文化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竹鐘、竹鼓……這些阿美族的傳統樂器,不只是聲音的呈現,更是土地的連結。孩子們學習的不只是技巧,更是對族群精神的理解與延續。他們在節奏中觸碰祖先的智慧,也在音樂裡傳遞自由、熱情與生命力。 每場音樂演出對孩子們的影響是深遠而多層次的: 1. 自我價值感的提升 在舞台上的演出經驗,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見與肯定。 掌聲與讚美不只是短暫的回饋,更讓他們建立起自信與自我認同。 2. 培養堅持與責任感 長時間反覆練習的過程讓孩子們學會什麼是毅力與紀律。 每次排練都是對團隊承諾的實踐,他們學會了為自己與夥伴負責。 3. 情緒與壓力管理的成長 正式演出時面對觀眾與燈光,孩子學會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 這些經驗潛移默化地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從容地面對挑戰。 4. 文化認同與多元理解 學習阿美族樂器與旋律,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 成為文化的傳遞者,也在互動中培養出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熱情。 5. 溝通與合作能力的提升 在合奏與排練中,孩子們需要傾聽彼此、調整節奏、互相配合。 他們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達與理解不同的聲音。 以上所述,也許當下孩子們還無法完全表達出來,但它們會像種子一樣,慢慢在心裡發芽,在未來的道路上將會開出理解、勇氣與夢想的花朵。 ???? 掌聲是肯定,也是勇氣的種子 演出的當下,孩子們在燈光中發光發熱,舞台下的掌聲是對他們每一步努力的回應。他們學會在緊張中找到平靜,在壓力中展現堅強。這份歷練,不只是表演的回憶,更成為他們未來旅途上的勇氣種子,慢慢發芽、終將成林。
活動照片:
富邦慈善基金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5 Fubon Charity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